当前位置 :首页>信用知识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于文学:着力打造住建领域遵约践诺的信用环境
  来源:新华信用2024-02-20 00:00:00
字号:
  近年来,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打造以信用为基础的多元服务场景,为全省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遵约践诺的信用环境。近日,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于文学就河北省住建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接受了新华社“新华信用”专访。
  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近年来,河北省住建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强化行业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信用监管机制。
  于文学介绍,在加强行业立法方面,河北省出台了《关于加强建筑市场监督管理的决定》,优化建筑企业招标投标信用评价标准,并建立信用约束制度。出台了《河北省燃气管理条例》,建立燃气经营者信用档案,建立信用信息采集、发布、评价,失信联合惩戒等制度。在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方面,河北省住建厅在建筑市场、物业服务、燃气经营等领域出台了信用管理办法,不断健全信用监管制度体系,促进企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
  在事前监管方面,加强行业监管部门与行政审批等部门协调联动,开展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与省招标投标平台的数据对接,共享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投标信息,并为各市、县审批部门和住建部门开通建筑业企业行政许可信息查询账户,各市、县行业监管部门可实时获取监管对象的审批结果信息,审批部门通过审批系统自动核查比对监管信息,实现审批和监管信息的良性互动。
  在事中监管方面,省住建厅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把“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差异化监管结合起来,提高对违法行为、重点检查事项、群众举报等信用风险较高经营主体的抽查比例和频次,努力达到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的监管效果。2023年,结合监管重点和行业风险点,开展了20项抽查检查工作,运用省双随机执法监管平台,共抽查9000余家经营主体,抽查结果按要求予以公开。
  以雄安新区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抽查为例,在常规抽查的基础上,对检查发现问题的工程,实施“回马枪”检查,并延伸检查该企业在新区承建的其他工程,做到整改一处隐患,解决一类问题,确保以点带面取得实效,发生问题工程占受检工程比例逐年下降,牢牢守护了“雄安质量”。
  在事后监管方面,省住建厅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建立典型违法案件曝光制度,2023年曝光通报典型违法案件12批114起,充分发挥了典型案例警示震慑作用。开展城乡燃气专项整治,组织5次省级督导检查,拍摄暗访专题片,层层传导压力,燃气安全形势有所好转。
  探索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多元服务场景
  “近年来,河北省住建厅以促进经营主体诚信守法为目标,探索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多元服务场景。”于文学说,在审批服务方面,省住建厅积极推进告知承诺制,将其作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引导企业切实践行承诺。制定《告知承诺制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明确11项告知承诺审批事项,通过企业作出承诺和部门间信息共享,不再要求提供营业执照、劳动合同和社保等证明材料,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跑办次数。
  在住房公积金申请方面,省住建厅指导各地推进与人民银行征信信息的共享接入工作,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提供、查询、使用、异议处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既减少了群众跑办次数,又能有效防范贷款风险,提升服务管理效能。目前,11个设区市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均已实现征信信息查询系统上线。
  在公租房申请方面,省住建厅持续推进公租房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发搭建了省级公租房信息联审联查平台,与自然资源、人社、税务、民政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了不动产登记、养老保险、个税、低保等信息的线上共享。公租房申请人在申请时只需提供身份证明即可,其余信息均可通过省级公租房信息联审联查平台获取,既提高了居民申请公租房的便利度,又提高了审核的准确性。同时,对采用虚假信息骗取公租房等失信行为实施信用惩戒。
  在推进京津冀信用互查互认方面,省住建厅积极推进建立省际协调联动机制,实现二级建造师在京津冀区域内执业互认和信息共享。根据共享的信息,三地主管部门可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企业及人员在跨地区承揽业务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探索构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进一步规范建造师执业行为,合力提升监管水平。
  持续加强住建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于文学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住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在平台建设方面,将升级改造住房城乡建设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完善数据归集、共享、应用功能,推进与工程建设审批管理等系统的数据共享,逐步形成标准统一、互通共享的信用信息系统,为开展信用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在信用监管方面,将完善住建行业信用评价模型,并在房地产、建筑市场等重点行业开展信用评价,建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有机结合,科学配置监管资源和力量,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